88彩介绍

88彩介绍

为何哈马斯难以实现以色列驱逐与巴勒斯坦统一

2025-07-29

2023年10月,一场突发袭击引发全球关注,巴以局势随之再度升温,“哈马斯”这个神秘组织也因此第一次被许多人认识。

这两年来,哈马斯始终站在对抗以色列的最前沿,尽管为此承受了巨大损失,但放眼结果,除了赢得不少国际同情,哈马斯成立巴勒斯坦国家的目标依旧遥不可及,连内部分歧都没法解决。

现在问题就出现了,哈马斯为何始终没能让巴勒斯坦实现团结?

战争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落幕后,英、美等国家支持下,联合国大会在1947年通过181号决议,决定1948年英国撤出巴勒斯坦统治权后,这片地区将分别设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可是,因为土地分配不公平,阿拉伯国家对这个决议非常不满意,坚决不认可。以色列一宣布成立,他们就立即对其发动了攻势。

从那以后,巴勒斯坦问题就正式浮出水面。

过去70多年来,巴勒斯坦人民一直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但由于国际社会长时间的冷漠,以及欧美国家对以色列的坚定站台,这个愿望始终难以实现。

在这种阴霾笼罩的局势下,一些巴勒斯坦民众最终选择了退让。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耶路撒冷宣布成立,其主要领导机构法塔赫倡导通过与以色列展开和平对话,推动“两国方案”,以实现巴勒斯坦的独立建国梦想。

到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奥斯陆协议》,两方不仅相互正式承认了对方的国际地位,还共同同意努力推动和平进程,停止武装冲突。

本该,巴勒斯坦问题在这个节点上画上句号,《奥斯陆协议》本应成为点亮巴勒斯坦未来的一道曙光。

可以色列凭着自身远胜巴勒斯坦的力量,行事丝毫不受限制。

曾有以色列知名政治家贝京直言不讳地表示,关于巴勒斯坦的建国问题,最公正的解决方案就是让他们拥有不威胁到巴勒斯坦犹太人安全的自治权,而且不会接受“巴勒斯坦国”或“自决”的说法。

所以,过去这些年里,以色列作为实力明显占优的一方,始终没有停下扩展的步伐。

在协议签署之前,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大约有11.5万人左右,但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猛升到70万人。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以色列修建了差不多700公里的隔离墙,单方面占领了不少巴勒斯坦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还封锁了加沙地带,阻止它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这些事实都显示出了,以色列所谓的“和平”其实一直是建立在巴勒斯坦不断付出牺牲之上的。

正如所说:“有压迫的地方,就会有反抗的声音。”

以色列这种不择手段的打压力度,进一步点燃了巴勒斯坦民众心里的抵触情绪,哈马斯在这股反抗浪潮中表现得尤为激烈。

哈马斯在80年代后期成立,主要在加沙地区活动,是个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激进组织。

法塔赫倾向于寻求通过让步来实现和平,不过哈马斯一直坚信要把从约旦河西岸到地中海的全部巴勒斯坦土地解放出来,目标是在耶路撒冷设立首都,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

比如,在已故哈马斯领袖亚辛的会客厅里,悬挂着一幅“特别”的巴勒斯坦地图,这幅地图既不是我们如今看到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两个割裂的区域,也没有按照联合国划定的巴以边界线,而是以1920年政治边界为起点,展现了整个巴勒斯坦“刀型”的领土。

换句话说,亚辛地图上根本看不到犹太人的任何活动或存在空间。

也正因为如此,哈马斯认为,《奥斯陆协议》的签署不仅未能带来巴勒斯坦地区的和平,反而成了“以色列进行占领的合法借口”,因此,巴勒斯坦人民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展开圣战”。

2007年,哈马斯用武力掌控了加沙地带,这一举动标志着法塔赫同哈马斯各走各路。到现在为止,哈马斯依旧坚决不愿放下武装抵抗的方式。

哈马斯始终相信,只有靠圣战才能实现巴勒斯坦建国的理想。

哈马斯一直紧盯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得到了伊朗等国的援助,势力版图逐步扩大,却和实现团结的距离越来越远,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大国之间的角逐一直是在国际舞台上的常态,各方都在争夺话语权和影响力,这种博弈不仅影响地区局势,也牵动全球的战略布局。

哈马斯没法实现巴勒斯坦的统一,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大国博弭。

根据国家利益理论,无论在什么情形下,各国之间的互动采用何种手段,最基本的推动力量始终是国家利益。

因此,大家可以发现,现今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各国的态度都紧密围绕着自身利益来做出选择,并不是真心帮巴勒斯坦人民争取和平。

美国方面,展现出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明显偏向自身利益,显示出并非出于真正的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寻求和平的意愿。

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变成了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区域”,因此保持中东的稳定与安全对美国的整体利益来说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需要在中东找到一个稳固可信的“代表”,而看看四周,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无疑是最理想的人选。

这几十年来,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关注往往超过了中东其它事务。前美国驻埃及大使约翰·巴迪尤曾提到,以色列在中东体现着美国最为深远的直接利益,让以色列保持独立国家地位,是美国外交战略中一项根本性的承诺。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也曾指出:“一个安全且实力强大的以色列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其实并不在意巴勒斯坦能否真正建国,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以色列的霸主地位是否能持续。与其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起平坐,倒不如让以色列在这一地区持续强势,这样一来,巴勒斯坦就难以威胁到以色列的安全。

除了美国一直偏向以色列,阿拉伯各国对巴勒斯坦问题普遍不关心,这也是巴勒斯坦至今难以实现建国愿望的一大关键因素。

比如2000年巴以戴维营和谈之所以没能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当时阿拉法特在耶路撒冷问题上没有得到阿盟大国的支持。

如今,观察阿拉伯国家在多次巴以冲突中的表现,可以明显看到,虽然在道义上它们一直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高举“自由巴勒斯坦”的旗帜,偶尔也会提供一些经济和物质上的援助。

在是否要亲自介入帮忙巴勒斯坦的问题上,阿拉伯各国一直在推来推去,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暗示或鼓励以色列继续欺压巴勒斯坦。

1968年9月,约旦军方暗中与以色列达成秘密合作,将驻扎在其境内的巴解武装驱逐,造成了对方严重的损失。

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黎巴嫩政府没有制止以色列进入本国对巴勒斯坦武装发动攻击,反倒表示欢迎,还为以色列开脱,说这只是消灭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自卫行动。

此外,利比亚、叙利亚、伊朗等阿拉伯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多年来在巴勒斯坦境内不断支持那些忠于自己的抵抗武装,用巴勒斯坦人的牺牲来换取短暂的安宁。

像埃及、约旦这些阿拉伯国家,早就干脆跳出巴勒斯坦问题这坑,跟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最近几年,沙特、摩洛哥等国也在暗中示好,与以色列走得越来越近,似乎也打算加入这个阵营。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勒斯坦人在争取独立的反以行动中,最终还是逐渐变得更加孤立,无人能与之同行。

这是他们心中最后的希望所在。

了解了巴勒斯坦目前的困境后,会觉得巴勒斯坦实现建国梦想的机会已经非常渺小。

那么,这一切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

答案可不是这样的,因为对于巴勒斯坦来说,在远在东方的地方,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一直在持续提供支持。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可能是因为曾经也遭遇过类似的欺凌,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支持巴勒斯坦进行民族抵抗运动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承认了巴解组织和巴勒斯坦国。

这些年里,尽管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普遍保持冷淡,中国始终努力为巴勒斯坦发声,屡次呼吁五大国共同参与中东和平的国际会议,尽力提供支持。

2024年7月,应中国邀请并由中方主持,巴勒斯坦境内14个派别的高级代表齐聚北京开启和解磋商,大伙儿还共同签署了象征团结的《北京宣言》,明确把“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作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毫无疑问,这对长期分裂、各自为战,而且彼此缺乏信任的巴勒斯坦各派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而放眼全球,只有中国有能力实现这些。

需要提到的是,即使签署了《北京宣言》,以色列的空袭依然在持续,哈马斯继续进行武装反抗,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同时,法塔赫方面对于以色列的“清剿行动”也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正如大家常说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情总是难于开始,付出努力未必一定会有结果,但如果不努力,肯定不会有任何希望。

巴勒斯坦要实现统一,路途依旧很长,不过只要巴勒斯坦人民依然怀揣对自由的渴望,总有一天,他们一定能让自己的国家从废墟中站起来。

88彩介绍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