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介绍
世界体系中的俄罗斯及俄罗斯可以守住的战略底线
2025-07-29
200年前,拿破仑的60万大军在俄罗斯冰天雪地中灰飞烟灭,最终让沙俄的铁骑反攻到巴黎街头。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二战后苏联红军横扫柏林,如今北约东扩至乌克兰,普京的坦克又一次让欧洲想起被“北极熊”支配的恐惧。但这次,西方似乎忘了1812年和1941年的教训——把俄罗斯逼到墙角时,它从来不是孤身作战,而是会带着整个民族的怒火卷土重来。
当克里米亚大桥升起俄罗斯国旗时,西方媒体惊呼“新版吞并”,却选择性遗忘1999年北约将波兰、匈牙利纳入版图的往事。布热津斯基曾在《大棋局》中鼓吹“欧洲扩张无边界”,结果普京用导弹给这句话画上句号。更讽刺的是,当年力主东扩的美国战略家们,如今看着乌克兰地图上被俄军控制的红色区域,活像一群赌徒发现庄家突然改了规则。
普通基辅市民娜塔莎的早晨从防空警报开始,她的咖啡馆因天然气涨价被迫关门。而在莫斯科,退休教师伊万每周参加“我们与克里米亚在一起”的集会,他口袋里还揣着苏联时期的工会徽章。德国总理朔尔茨一边制裁俄罗斯能源,一边偷偷用卢布支付天然气账单;法国总统马克龙高调呼吁停火,转头却批准了给乌克兰的坦克援助。这种分裂像极了二战前的欧洲——丘吉尔曾嘲笑张伯伦“带伞的和平”,今天的历史课本或许会记录下北约如何把泽连斯基变成“穿着防弹衣的谈判者”。
瓦格纳兵变的24小时戏剧性反转,暴露了比叛乱更可怕的真相:普里戈任的雇佣兵刚调转枪口,乌克兰军队就趁机在扎波罗热发动反攻。这像极了1944年希特勒遭遇刺杀时,西线盟军突然在诺曼底登陆的翻版。但普京比斯大林多了一张牌——当欧盟为第11轮制裁吵得面红耳赤时,俄罗斯与非洲峰会签署的军火粮食协议,让法国民众在超市涨价标签前恍然大悟:原来非洲早已不是巴黎的后花园。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称“乌克兰入约不可逆转”,但五角大楼的评估报告显示,乌军日均弹药消耗量是美军产能的十倍。与此同时,俄罗斯坦克厂实行三班倒,工人们吃着苏联时期传下来的红菜汤配方加班。这种对比让人想起凡尔赛条约后的德国——当协约国忙着瓜分殖民地时,克虏伯工厂的机床从未停止轰鸣。
某些人总爱把俄罗斯的抵抗称为“侵略”,却对北约东扩30年视而不见。他们赞美乌克兰的“民主奇迹”,却假装看不见2014年广场政变中的新纳粹旗帜。当西方媒体用“国际社会”指代50个国家时,故意忽略另外140国的沉默。这种双标游戏玩了两百年,从维也纳会议到雅尔塔协定,只不过当年英国出卖欧洲用的是密约,现在美国用的是推特。
如果按西方逻辑,拿破仑战争时俄国反攻巴黎算“自卫”,苏联红军占领柏林算“解放”,那今天俄军在乌东的行动该叫什么?历史课本是否该为“特别军事行动”单独开个章节?欢迎在评论区用一战凡尔赛条约、二战雅尔塔体系的对比来吵醒装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