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介绍
军长聂凤智口授“12字电报”:智取天堑踏江南,爱民铁军护上海!
2025-08-18
一封仅有十二字的电报,在1949年的春天,从长江南岸迅速传向上级,宣告了一支部队不可思议的突破。这份简短的电文,不仅是胜利的讯号,更藏着一场军事行动中指挥官的胆识与坚持,其背后是军长聂凤智的独特决策。
智取天堑
1949年,淮海战役落幕后,第27军奉命驻扎长江北岸,备战渡江。彼时,长江天堑横亘,南岸国民党军集结了115个师、300多架飞机和100多艘舰船,构筑起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固若金汤。更棘手的是,部队大部分战士来自北方,不熟悉水性,这让渡江挑战倍增。
军长聂凤智亲赴江边,化装侦察。令人惊喜的是,侦察兵已先行一步潜入江南。作战科长甚至用侦察兵带回的当地韭菜和青菜,作为其成功渗透的“物证”。这些侦察兵不仅摸清了敌军江防,更带回了江心黑沙洲的重要情报,黑沙洲面积不大,却是敌人的咽喉之地。
基于详尽的侦察信息,聂凤智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智取黑沙洲。他计划派一个师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火力,而另外两个师则悄悄从两侧绕过,直插江南。这一策略在军中引发轩然大波,多数师团干部认为江面宽阔,无法隐蔽,绕行无异于自投罗网。
面对重重质疑,聂凤智态度坚决。他强调作为军事主官有权决定,并掷地有声地表示:“我的决定错了,我负责,命令下达了,如果谁不执行,就撤职枪毙。”这份军长的权威,最终确保了命令的执行。
一字千金
渡江战役打响。81师的一个团按计划对黑沙洲发起猛烈佯攻,枪炮声轰隆,江面上溅起数丈高的浪花,火光冲天,成功吸引了敌军全部注意力。就在此时,79师和80师两支部队,趁着夜色和炮火的掩护,悄无声息地从黑沙洲两侧绕过,直扑长江南岸。
敌军完全没有察觉侧翼的行动,直到我军即将登陆南岸时才仓促开火,但为时已晚。27军势如破竹,很快攻下南岸。第一梯队顺利过江,随后跟进的第二梯队,甚至在渡江过程中缴获了敌军一艘铁甲炮舰。
聂凤智随第二梯队抵达江南,与237团政委丁瑞会合。当得知部队几乎没有伤亡,聂凤智喜出望外。他随即口授了一封12字电报,迅速发给上级:“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这短短数字,不仅宣告了渡江的辉煌战果,更标志着27军作为百万渡江大军中率先登陆江南部队的非凡成就。
战上海,不伤城
渡江成功后,27军并未停歇,如疾风劲旅般在江南大地挺进,日行百里,连克南陵、宣城、广德、吴兴等地,所向披靡。随着战线推进,解放上海的任务摆在眼前。这座国际大都市,不仅是战略要地,其特殊性也带来了挑战。国民党军蒋介石亲赴上海部署,集结了8个军25个师共计20万兵力,构筑三道防线,实则意在为物资转移争取时间。
解放军高层对此早有预判,粟裕将军直言这将是场硬仗。解放军为此投入近40万兵力,制定了包围吴淞、嘉兴以切断敌军海上退路,并可攻击市区的策略。同时,明确规定作战中禁止在市区使用重型武器,以最大限度保护城市完整和民众安全。
5月23日,上海市区总攻打响。27军迅速控制虹桥、龙华机场,并攻占苏州河南岸主要街区。但在苏州河沿岸,敌军利用高楼固守,以密集火力封锁桥梁,进攻受阻。尽管部队渴望使用重炮清障,但聂凤智坚决不允,转而命令部队夜间迂回。
关键时刻,国军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主动联系起义,为27军打开了苏州河北岸的通道。27军随即顺利向北推进。至5月27日,上海战役宣告胜利,城市彻底解放。在这场攻坚战中,解放军伤亡超过3万人,其中大部分伤亡发生在外围阵地战,而非市区攻坚。战后,27军乃至其他解放军部队官兵露宿街头,拒绝进入民房休息或接受慰问品,其严格纪律和爱民本色,深深震撼了上海市民。
结语
聂凤智军长那封简短的电报,不仅宣告了渡江的胜利,更折射出他卓越的军事洞察力和力挽狂澜的胆识。无论是“智取黑沙洲”的力排众议,还是“战上海,不伤城”的坚持,都展现了一位指挥官在追求胜利的同时,对人民和土地的深切责任感。这份沉甸甸的担当,使得胜利的果实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