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介绍
为什么朝鲜能养起世界第四大军队?
2025-09-19
●评论❤点赞❤收藏❤转发●
你敢想象吗?一个只有 2,000 多万人口的国家,军队人数竟然超过了百万;经济总量比不上咱们的一个二线城市,却能维持全球排名前五的军事力量。这个国家就是朝鲜。
世界第四大军队与核武库
朝鲜现役部队接近 130 万,还有 760 万的预备役,使得朝鲜人民军成为世界第四大军队。要知道,连美国这个所谓的世界第一军事大国,总人口 3.4 亿,现役军人也才跟朝鲜差不多,都是 130 万左右。更关键的是,朝鲜还是个有核国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搞各种核试验、导弹研发。
很多人疑惑: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朝鲜吗?
兵役制度独特,全民皆兵
朝鲜之所以能凑出这么多兵,秘密就在独特的兵役制度。在朝鲜当兵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男女都一样。男性通常要服役 8–10 年,女性也得 6–8 年,这在全世界都算顶级的了。
关键是,朝鲜人对当兵的态度很积极:军人在社会地位高,收入比普通工人多一半,住房、医疗、教育都有保障,家属也能受益。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参军就是人生的跳板。在机会有限的朝鲜,这几乎是少有的“上升通道”。
“无缝轮换”的军事机器
朝鲜军队制度最巧妙的地方莫过于“无缝轮换”。老兵退役、新兵顶上,总人数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水平,就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源源不断生产军人。
2023 年,朝鲜面对美韩的压力,光一天时间就有几十万年轻人主动申请入伍;2024 年 10 月,朝鲜全国更是在几天内就有 140 多万人主动申请参军。这种全民动员能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心生敬畏。
全社会都在为军队服务
上世纪 90 年代失去苏联这个大靠山后,朝鲜经济几乎崩盘。面对美韩军事压力,朝鲜只能选择一条路:把所有的资源都砸向军事。国家预算优先保军费,物资供应优先保军队,连人才培养都是军工优先,全社会都在为这台军事机器服务。朝鲜人普遍认为军人是最光荣的职业,社会资源向军队倾斜,这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民众的自觉行为。
“百万军人”背后的真相
不过,这 100 多万军人并非全部都在训练打仗。真正的精锐战斗部队其实只有约 20 万人,这支军队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是朝鲜军事力量的真正核心。其余大部分军人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国家建设:修路、盖房、挖矿、种地,哪里需要劳动力就往哪里派;遇到自然灾害,他们是救灾主力;农忙时节,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名义上是军人,实际是一支超大规模的工程队。这样既满足了政治宣传,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还大大降低了养兵成本。
陆军发展是重点
在军种建设上,朝鲜有自己的精明算盘。130 万的大军中,陆军占非常大的比例。原因很直接:便宜。海军军舰、空军战机都是吞金兽,造价昂贵,维护更是无底洞;相比之下,陆军的装备成本低得多,坦克、火炮、装甲车技术成熟,价格亲民。朝鲜半岛山地多、战略纵深有限,主要对手就在眼皮子底下,30 分钟能打到首尔,用不着远程投送,陆军足够了。朝鲜的军事策略很明确:堆陆军数量搞火力覆盖,用数量优势弥补技术劣势。
钱从哪里来
哪怕成本再低,人多也烧钱。表面上看朝鲜被制裁得死死的,经济发展不咋样,但实际上,赚钱的渠道比你想象的要多:
海外劳务:每年外派几万到十几万工人去俄罗斯、中东等地,大部分收入上交国家,年入数十亿美元外汇;
网络攻击:培养黑客攻击各国金融机构和加密货币交易所,每年搞到几十亿美元;
地下贸易:石油、煤炭、矿产等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流通,一些邻国企业偷偷和朝鲜做生意;
动画外包:给欧美大厂做外包,制作水准不低;
军火生意:俄乌冲突让朝鲜炮弹、导弹库存出口俄罗斯,换回现金和技术,价值千亿人民币。
核武器优先
朝鲜最聪明的地方,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核武器和导弹项目。军费总量虽不大,却几乎全部投向关键领域。这种重点突破的策略让朝鲜获得了成功。
如今,朝鲜核武库虽规模不大,但足以威胁周边国家;洲际导弹射程已能覆盖美国本土,这给了朝鲜在国际博弈中说话的底气。
军力背后的民生代价
朝鲜的军事力量是以民众生活的巨大牺牲换来的。粮食短缺、电力不足、医疗落后是常态,近一半人口面临营养不良,农村更严重。城市居民虽有配给制,但供应有限,教育、医疗名义上免费但质量不佳,医院缺药、学校缺书少老师,基础设施年久失修。
这是先军政治的直接后果。朝鲜领导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年多次提到要改善民生,但在现有体制下这个目标很难实现。
夹缝中的生存智慧
朝鲜的选择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面对强大的外部威胁,它认为军事实力是生存的根本保障,没有军事威慑政权随时可能被颠覆。相比之下,民生问题虽然重要,但不是最紧迫的。这种“先生存后发展”的思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换来了战略空间和政权稳定。
但长期的资源错配必然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最终可能影响军事实力的维持。如何在军事安全和民生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是朝鲜面临的长期挑战。
在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今天,小国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虽然代价沉重,朝鲜确实在夹缝中求得了生存空间。这种以弱制强、重点突破的策略,确实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