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欧盟征收15%关税后屈服,德国难忍,中国三大利器应对美国

2025-08-02

一句“奉陪到底”瞬间撕碎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最后的面子,同时也拉开了全球权力格局重整的序幕。德国高层难得地放出如此强硬的信号,震惊了整个世界舞台。

尽管冯德莱恩声称这是最理想的局面,美国对欧盟征收15%的关税,实际上却狠狠冲击了德国的经济核心,让德国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忍无可忍之心油然而生。

让白宫感到措手不及的是,德国那种强硬的底气,竟然和遥远东方的大国紧密相连。

美国关税大棒,直击德国经济命脉

美国和欧盟刚刚达成了最新的贸易协议,决定对欧盟的商品加征15%的关税。对于以出口产业为主要驱动力的德国来说,这可算不上什么好消息。德国经济部长在私下会议里坦言:“这不算谈判,这简直就是经济上的碾压。”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这是美国对欧盟贸易政策的全面升级,德国的汽车、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都成为主要的攻击对象,而这些产业恰好是德国经济的核心支柱。

大概每三辆德系车里就有一辆开到中国去,德国汽车在全球的销售网络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就是中国了。奔驰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大众超过40%的出货量都仰仗中国市场,而美国市场也紧挨着,排在第二。

关税消息一出来,保时捷的股价就跟着跌了3%,公司财务总监私底下估算,仅他们公司一年下来就得多花3亿欧元。更糟糕的是,从2025年4月到5月,德国对美汽车出口已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跌幅达23.5%。

德国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德国的经济增长预计为零,连续三年的停滞让这个“欧洲火车头”随时可能熄火。美国这一击,正好击在德国经济最脆弱的关头。

三件中国“法宝”,铸就德国反击底气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德国可没打算就此认输,背后有一套牢靠的战略支撑在撑腰。来自中国的三件“法宝”,给了德国前所未有的调整余地。

第一招“法宝”是中国市场,作为德国汽车行业的头号客户,它在关键时刻摇身一变,成了德国经济的顶梁柱。

到了2024年,中德之间的贸易额已经突破了2500亿欧元,占德国对外贸易总量接近10%。在美国市场风云变幻的时候,宝马和大众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得到了迅速批准,中国市场也变成了德国企业的避风港。

第二个“法宝”就是德国供应链和中国战略资源之间的紧密关系。中国对七类关键稀土实行出口管制之后,全球供应链的格局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作为欧洲唯一拥有稀土加工能力的国家,德国的战略地位一下子变得更加重要。

美国F-35战机的生产线因为稀土短缺遇到麻烦,一度停摆了。五角大楼想向中国买这些稀土,可人家还得拿出最终用户承诺书才行。

第三个“杀手锏”是欧洲强调战略自主的立场,而中国对这点是鼎力相挺的,帮助德国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也有了道义上的支撑。就在7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到访中国,双方签了不少关于贸易和技术的协议。中欧每天的贸易额超过46亿欧元,这么大的数字,让欧盟内部的讨论焦点逐渐转向东方市场。

中国外长在7天内访问了欧洲的三个国家,这次行动正好赶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候,为两边未来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类高层次的交流,为德国推动欧盟的战略自主性提供了很大的推动力。

欧盟内部裂痕,团结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德国的坚决立场很快赢得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关键国家的响应。不过,欧盟内部并非完全统一。作为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联盟,各国在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差别挺大。

俄乌冲突持续让欧洲经济变得疲惫不堪,比起美国的经济还算相对强劲不少。这样的差距让欧盟在与美国较量时,内部协调还真有点难度。

更难办的事儿在于,美国或许会动“分而治之”的算盘,把一些欧盟国家拉拢过来,搞分裂,削弱欧洲的团结阵线。以前,欧盟总想着自己当和事佬,甚至打算出几百亿欧元买美国的能源和芯片,想以此换来和平,结果倒好,换来的是更高的关税,吃了个大亏。

谈判代表在桌子上直言不讳地说:美国的利益才是唯一的重点,至于德国的受损,根本没在考虑之列。

美国那硬邦邦的态度,推动德国逐步变革自己的经济架构,朝着更加自主、均衡、多极化的路子迈进。

在战略意识逐渐增强的过程中,中国应对美国贸易战的经验,成为德国学习的宝贵典范。经过七年的贸易较量,中国没有在美国体系下求取生存空间,而是打造出了完善的工业体系,达到了自主可控的目标。

德国公司正在借鉴中国的经验,优化自己的供应链。到2024年,德国对华出口额将超1000亿欧元,这个数字反映出德国企业对中国模式的认可,也显示他们在实践中吸收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

全球格局质变,多极世界加速形成

德美之间的贸易矛盾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次更大范围的全球权力转移。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加快着这个变化的步伐。

华盛顿一喊“让美国再次伟大”,其实是在试图回到那个曾经一家独大的辉煌时代;反观中国呢,则凭借内部发展动力和自主掌控,打造出一个“自己摔不倒,别人也推不倒”的坚固体系。

华为在5G标准里,专利比例超过20%,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些技术规范,直接左右着未来几十年的产业格局走向。

美国当前的战略难题在于,一旦对德国太过强硬,可能让德国转而亲近中国;反之,若选择放松压力,也意味着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会明显减弱。无论走哪条路,美国似乎都要面对战略收缩的现实困境。

这场贸易角力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但德国经济部长在欧盟内部会议上的话一针见血:“欧洲的未来,可不能由美国来主宰。”当德国副总理把与美国能源代表团的会谈给取消了,跨大西洋的关系,也算是翻过了一页。

现在,全球贸易的格局正在重新拉开新篇章,而那把画笔,则掌握在每个渴望摆脱控制的国家手中。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