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机轴行业规模报告2025

2025-10-08

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是驱动电机的核心传动部件,承担着 “将电机扭矩传递至车轮” 的关键功能,直接影响车辆动力输出效率与行驶稳定性。按结构可分为实心轴(强度高、适配高扭矩场景)与中空轴(轻量化、适配节能需求)两类,广泛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纯电动、插混)与商用车(电动货车、客车)。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电机技术迭代(如扁线电机普及)及轻量化需求升级,市场呈现13.4% 的高复合增长,成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赛道的重要增长极。

一、市场规模:13.4% 高增速,2031 年规模突破 329 亿元

据恒州诚思调研,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市场规模(按收入计)约 129.1 亿元,核心增长动力来自三大领域:

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 1400 万辆,渗透率突破 18%,中国、欧洲、北美三大市场销量同比分别增长 35%、20%、40%,直接拉动电机轴配套需求(单辆车需 1-3 根电机轴,取决于驱动形式);

电机技术升级与国产化:扁线电机(效率比传统圆线电机高 5%-8%)渗透率从 2020 年的不足 10% 提升至 2024 年的 45%,其对电机轴的精度(如同轴度、表面粗糙度)要求更高,推动高端产品采购;同时,中国电机厂商(如汇川技术、精进电动)国产化率超 80%,带动本土电机轴企业出货;

商用车电动化加速:全球电动商用车(尤其是城市物流车、公交车)销量 2024 年同比增长 60%,商用车电机轴因扭矩需求大(通常为乘用车的 3-5 倍),单价更高(约 2000 元 / 根,是乘用车的 4-5 倍),成为拉动市场规模的重要力量。

从增长预期看,2025-2031 年全球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保持13.4%,2031 年规模预计接近 329.3 亿元,实现 “七年翻倍”。从量价结构看,2024 年全球电机轴出货量约 1.8 亿根(均价 71.7 元 / 根),2031 年预计达 4.2 亿根(均价 78.4 元 / 根),价格微涨因高附加值产品(如扁线电机用精密轴、商用车高扭矩轴)占比提升,乘用车中低端轴因规模化生产价格稳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2024 年贡献 51.6 亿元规模(全球占比 40%),预计 2031 年增至 144.9 亿元(CAGR 16.2%,高于全球)。国内 “双积分政策”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 1000 万辆)、本土零部件企业技术突破(如精锻科技实现扁线电机轴量产)及商用车电动化政策支持(2024 年电动货车补贴超 50 亿元)是核心驱动,2024 年国产电机轴在国内市场渗透率超 90%。

二、产品与应用:实心轴占主导,商用车增速领先

1. 产品类型:实心轴适配高扭矩,中空轴轻量化优势凸显

按结构划分,电机轴产品呈现 “实心轴主导、中空轴快速增长” 格局:

实心轴:2024 年全球收入占比 70%(约 90.4 亿元),强度高、抗扭性能好,适配商用车(电动货车、客车)与高性能乘用车(如续航超 600km 的车型),高端产品(如商用车用 40Cr 材质轴)均价约 200 元 / 根,2025-2031 年 CAGR 12.0%;中低端产品(乘用车用 20CrMnTi 材质轴)均价约 50 元 / 根,因规模化生产增速相对平缓(9.5%);

中空轴:收入占比 30%(约 38.7 亿元),采用 “空心结构” 实现轻量化(比实心轴减重 20%-30%),适配注重能耗的经济型乘用车(如续航 300-500km 的车型),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需保证空心结构的强度),均价约 80 元 / 根,2025-2031 年 CAGR 18.5%(高于实心轴),主要因轻量化成为乘用车设计核心趋势。

2. 下游应用:乘用车基数大,商用车高附加值增长快

从应用领域看,需求集中于乘用车与商用车,两者呈现差异化增长:

乘用车:2024 年需求占比 80%(约 103.3 亿元),是最大应用场景,纯电动乘用车(占比 60%)与插混乘用车(占比 40%)均需配套电机轴,2024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 1300 万辆,带动电机轴出货量约 1.6 亿根,2025-2031 年 CAGR 12.5%;

商用车:占比 20%(约 25.8 亿元),2025-2031 年 CAGR 20.0%(行业最高)。电动商用车因载重需求大,电机扭矩是乘用车的 3-5 倍,对应电机轴单价更高(约 2000 元 / 根,是乘用车的 4-5 倍),2024 年全球电动商用车销量超 100 万辆,带动电机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60%,未来随着城市物流车、公交车电动化率提升,商用车领域占比预计 2031 年增至 30%。

三、竞争格局:国际巨头垄断高端,中国企业主导中低端

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市场呈现 “分层竞争” 格局,CR5 约 45%,国际厂商聚焦高端商用车与豪华乘用车市场,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与产能优势主导中低端市场:

第一梯队(国际龙头,市占率 25%):聚焦高端市场,代表企业包括:

Thyssenkrupp(德国):全球市占率 10%,豪华乘用车(如奔驰、宝马电动车型)与重型商用车(电动卡车)电机轴主力,产品采用高强度合金材质(如 34CrNiMo6),适配高扭矩场景,均价超 500 元 / 根,2024 年营收中高端市场占比超 80%;

德西福格(德国):市占率 8%,专注精密锻造电机轴,适配扁线电机与高端乘用车(如保时捷 Taycan),产品精度达 IT5 级(同轴度≤0.005mm),均价约 300 元 / 根,核心客户为博世、大陆等国际 Tier 1 供应商;

POPPE+POTTHOFF(德国):市占率 7%,商用车电机轴专家,适配沃尔沃、戴姆勒电动货车,产品抗疲劳性能优异(寿命超 100 万公里),均价约 2000 元 / 根,2024 年商用车领域收入占比超 90%。该梯队产品毛利率超 35%,核心优势在于材料技术(高强度合金研发)与精密制造工艺(如冷锻 + 磨削一体化)。

第二梯队(中国头部厂商,市占率 40%):主导中低端市场,覆盖乘用车与中轻型商用车,代表企业包括:

精锻科技:国内市占率 15%,扁线电机轴龙头,适配比亚迪、吉利等车企,2024 年扁线电机轴出货量超 5000 万根,均价约 80 元 / 根(比国际品牌低 40%),进入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链;

宁波金日鑫轴业:市占率 10%,乘用车中低端轴主力,产品覆盖 20CrMnTi 材质实心轴与中空轴,均价约 50 元 / 根,核心客户为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2024 年出货量同比增长 45%;

重庆创精温锻:市占率 8%,中轻型商用车轴专家,适配福田、宇通电动商用车,产品均价约 500 元 / 根,2024 年商用车领域收入占比超 70%;

南京泉峰汽车:市占率 7%,聚焦出口市场,产品销往欧洲、东南亚(适配当地新能源车企),2024 年出口收入占比超 30%,均价约 60 元 / 根。该梯队产品毛利率约 25%,核心优势在于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与本土化服务(响应周期≤7 天,比国际品牌短 50%)。

第三梯队(中小厂商,市占率 35%):多为区域型企业(如浙江耐士伦、重庆龙文机械),产品集中于低端乘用车轴(均价 30-40 元 / 根),技术门槛低、同质化严重,毛利率不足 15%,主要服务于地方车企与改装市场,易受头部厂商挤压。

四、区域市场:亚太主导全球,欧美聚焦高端

1. 区域分布:亚太成增长核心,各区域需求差异显著

2024 年全球各区域市场呈现 “亚太主导中低端、欧美聚焦高端” 特征:

亚太:收入 77.5 亿元(占比 60%),中国、日本、韩国主导,2025-2031 年 CAGR 16.5%(全球最高)。中国贡献亚太 85% 需求(本土车企产能扩张 + 国产替代),日本(丰田、本田电动车型)、韩国(现代、起亚)2024 年电机轴采购量同比增长 25%,以中高端轴为主;

欧洲:收入 28.4 亿元(占比 22%),德国、法国、英国为主,高端市场核心(豪华乘用车与重型商用车占比超 70%),Thyssenkrupp、德西福格区域市占率超 60%,2025-2031 年 CAGR 10.0%;

北美:收入 18.1 亿元(占比 14%),美国主导(占北美 90%),特斯拉、福特电动车型需求拉动,2024 年特斯拉电机轴采购量超 2000 万根(适配 Model 3/Y),以精密实心轴为主,增速 12.5%;

其他地区(南美、中东非洲):收入 5.1 亿元(占比 4%),基数低但增速 18.0%,主要依赖中国车企海外工厂(如比亚迪巴西工厂、蔚来欧洲工厂)需求,中国厂商在该区域出口份额超 80%(性价比优势显著)。

五、趋势与挑战: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并行,壁垒与风险并存

1. 发展趋势:三大方向引领市场增长

材料与工艺升级:高端电机轴向 “高强度合金(如 34CrNiMo6)+ 精密冷锻” 方向发展,以适配扁线电机高扭矩需求(扭矩提升 20%-30%),2024 年精锻科技推出的冷锻扁线电机轴,精度达 IT5 级,寿命超 30 万公里;

轻量化与集成化:中空轴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 2031 年占比超 50%),同时电机轴与电机转子、减速器输入轴集成设计(减少零部件数量),2024 年德西福格推出的集成式电机轴,比传统产品减重 30%,装配效率提升 40%;

全球化布局:中国头部厂商(如精锻科技、宁波金日鑫)在东南亚、墨西哥建厂(贴近当地新能源车企工厂),规避贸易壁垒,2024 年精锻科技墨西哥工厂投产,主要供应北美市场,预计 2031 年海外收入占比超 40%。

2. 主要挑战:三大壁垒制约行业发展

高端材料与工艺壁垒:高强度合金(如 34CrNiMo6)长期被德国、日本企业垄断(国内国产化率不足 30%),精密冷锻设备依赖进口(单价超千万元),国内厂商研发周期长达 3-5 年,难以快速切入高端市场;

客户认证周期长:电机轴需通过车企 “台架测试(寿命超 1000 小时)+ 路试(超 10 万公里)” 认证,周期通常 1-2 年,国内厂商进入国际豪华车企(如奔驰、宝马)供应链难度大,2024 年全球前 10 大豪华车企采购中,中国电机轴占比不足 5%;

价格竞争激烈:中低端市场(乘用车轴)参与者超 100 家,价格战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2024 年同比下降 3 个百分点),中小厂商生存压力加大,2024 年约 15% 的中小厂商因亏损退出市场。

六、结论

未来七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机轴市场将以 13.4% 的高增速增长,核心逻辑为 “新能源汽车销量扩张 + 技术升级 + 全球化布局”。对于国际厂商,需巩固高端材料与工艺优势,聚焦豪华乘用车与重型商用车市场;对于中国企业,需加大高端材料研发(如高强度合金国产化),缩短客户认证周期,通过全球化布局拓展海外市场。行业竞争将从 “成本竞争” 转向 “技术 + 服务竞争”,具备 “全品类产品供应能力” 与 “全球化交付能力” 的企业,更易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