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南海再获新优势,猛烈打击美菲“堤丰”行动比永兴岛更激烈
2025-10-07
不久前,在黄岩岛新设的自然保护区刚一公布,就把菲律宾给气得哗啦啦跳脚,谁曾想,这还算是个“开胃菜”呢。
黄岩岛在国际贸易和能源运输的链条中,担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黄岩岛的地位,可真不能小瞧,作用可以说相当关键。
黄岩岛这个长得像个等腰三角形的环礁,周长差不多55公里,面积则有150平方公里,守护着南海和太平洋之间的巴士海峡。这条海上要道,可说是全球40%的国际贸易和60%的油气运输经过的生命线。要说它是亚洲的“苏伊士运河”,一点不夸张。
要知道,黄岩岛离菲律宾的吕宋岛只有230公里,离马尼拉也就不过345公里,难怪菲律宾一听就敏感了。对咱们中国来说,这个地方不仅是个重要的渔场资源区,还是确保南海主权和海上通道安全的关键节点。
从70年代到2012年那会儿,由于我大中国海上实力还不咋地,菲律宾一度实际把黄岩岛揣在自己手里,还炸了中国的主权碑,抓了不少中国渔民。可到了2012年以后,随着咱们海警力量飞快壮大,这个局势完全变了个样。
中国海警对任何侵犯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行为,咱们都是坚持“零容忍”,绝不手软。
今年8月发生的中菲海上对峙事件,再次揭示了一个真相:对于菲律宾渔船和高速巡逻艇组成的“蜂群”战术,中国的大型执法船只虽然实力强硬,可要面对这些“蚂蚁般”的小船,难免觉得“费劲不讨好”,就像“用大炮打小蚊子”那样,有点得不偿失。
中国使出“绝招”,搭建平台死守黄岩岛,真的是拿出了看家本领,把这块关键的海域稳稳地守住了。
这回中国的布局真是挺精明,宣布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乍一看是个环保行动,实际上里面可是暗藏着不少玄机。这个保护区总面积达到3523.67公顷,其中核心区占1242.55公顷,实验区有2281.12公顷,主要对象是珊瑚礁生态系统。表面上是环保,实际上却是另有所图,别小看了这步棋的深意。
按照中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矩,核心区里头啥都不允许,人类活动统统禁止,缓冲区只限科研和观测用,至于实验区才能有限度地搞点旅游。就凭这条规定,中国海警一查就有了充分的操作空间:不管是菲律宾的渔船还是公务船,只要敢靠近黄岩岛,若被怀疑“破坏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就能果断驱离,绝不含糊。
菲船在中国管辖范围内,绝对不能以任何借口出现,不管用什么名头,都不能再靠近中国的领土。
倒是挺让人捉摸的,保护区的划定上,中方特别把环礁的东北那一部分划进保护圈,但西边、南边,尤其是潟湖里面的区域,却一点没包括进去。
这么一来,未来这里可能变成一张三角防空阵,既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的岛屿主权和利益,也能抵挡美菲部署“堤丰”带来的威胁。这个“环保做铺垫,战略唱主角”的办法,充分展现了中国在海洋管理上的独到聪明头脑。
据说,美菲两边几乎异口同声,都在责难咱们,发出了批评的声音。这两国的态度,显得挺一致的,似乎对我们有点不太友好。
果然不出所料,中国采取的这一步骤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菲律宾外交部立马不耐烦地发出了声明,指责中方的这个计划“没有合法依据,也不合规”,还要求赶紧撤销。紧跟其后,美国国务卿也发声批评中国,说中国“为了推行在南海的主张,不惜牺牲邻国的利益”。
外界其他势力的态度再怎么不同,也无法动摇中国在黄岩岛的战术布置。
这样的反应嘛,早就预料到了。不过挺有意思的是,中方这次选择公布的时机——正好在抗战胜利日阅兵之后,这可不是凑巧,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节奏掌控。
中国刚刚向全球秀了秀它的硬核军事实力,国际社会对这次展示的反应还在热乎着呢。这时候一宣布黄岩岛保护区的计划,不仅展现了咱们的软硬兼施策略,还让外面的人真切感受到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和实力,挺有意思的。
中国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的说法那叫一个掷地有声,直接 pointed 出菲律宾“频繁拉拢域外势力,搞破坏地区的和平稳定”,还当头棒喝菲方“引入外部势力撑腰,注定没啥用。” 这番硬话背后,折射出咱们对南海局势的精准把握:在美国战略重心逐步转移的情况下,菲律宾想靠外援单靠自己,恐怕难以扭转力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