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身体问题只是理由?普京直接下令撤掉拉平职位!或因前线失利背锅
2025-10-09
“打仗打不赢,回家当助理?”知道这事的时候,我正蹲马桶刷手机,差点把牙膏当洗面奶。拉平上将,对,就是那个被卡德罗夫当场开喷、被普里戈任写小作文的男人,这回真的从一线撤了。俄罗斯几家大报同时放风:他不再管枪炮,改管文件,新老板是鞑靼斯坦的老大,职位听着唬人——特别助理,说白了,就是给老家首长拎包兼跑腿。
人还没正式到岗,消息先炸锅。为啥?因为这哥们履历太有画面感:中央军区司令干了五年,俄乌开战后一路狂飙突进,结果莱曼一丢,直接被撸;没过几个月,又给他塞了个地面部队参谋长,明升暗降,大家心里都有数;今年夏末乌军突然冲进库尔斯克,他刚被任命为“北方”集群司令,屁股还没坐热,又被换下去。如今直接踢出作战序列,去搞动员和退伍兵安置,等于告诉他:枪你别摸了,安心写PPT。
有人猜他是身体撑不住,主动请辞。可媒体甩出的细节很打脸:身体没毛病,只是上面不想再让争议人物顶在火线。俄军这波操作不算新鲜,之前南部军区、东部军区也玩过同样套路——谁被舆论架在火上烤,就先挪到二线凉快一下,既保面子又稳军心。拉平只是最新一个“被凉快”的。
别看职位听着像打酱油,工作内容其实挺繁琐。鞑靼斯坦是俄罗斯传统兵源地,小伙子一火车一火车往战区送,退伍回来怎么安置、军属待遇怎么补、动员令怎么发到每一户,都得有人盯。拉平级别高、资历深,正好拿来镇场子:老兵见他得敬礼,地方官见他得陪笑,两边都能压住。
可压力也肉眼可见。前线伤亡数字不对外,但 Telegram 上的讣告每天刷屏,军属堵在政府门口要说法的场面隔三岔五就上热搜。拉平过去只负责下令冲锋,现在得亲自安抚家属,万一哪句话没说对,分分钟又是一轮网暴。从将军到“客服”,这跨度堪比从米其林餐厅被调到路边摊炒饭,锅还是那个锅,火却更旺。
更微妙的是,他这次调离发生在乌军突袭库尔斯克之后。那边刚开打,俄军就紧急组建“北方”集群,拉平被火线扶上去,不到几周又被拿掉。外界解读:要么是仗打得太难看,需要背锅侠;要么是高层对指挥链不满,干脆洗牌。不管哪种,都说明一点——俄军内部对“谁能打、谁不能打”的评估在不断刷新,今天坐指挥椅,明天可能就换人去坐。
有趣的是,拉平不是头一个被“文职化”的高级将领。去年夏天,某位空降军司令也在风口浪尖被调去管后勤,整天跟军粮和棉被打交道;再往前数,还有军区副司令被发配去管军校招生。套路都一样:不给军权,但给头衔,让你有台阶下,也让外界闭嘴。拉平这回算是把流程走完第二遍,下次再出事,估计连助理都没得做,只能去带军训了。
说回鞑靼斯坦。当地年轻人对动员越来越敏感,社交媒体上“我不想当炮灰”的吐槽随处可见。拉平上任后第一项任务,大概率是搞一场“温情动员”:请战斗英雄演讲、发慰问金、拍宣传片,把参军包装成“荣耀之路”。可效果好不好,谁也说不准。毕竟大家看得到前线视频,坦克炸成零件,士兵排成骨灰盒,光靠几句口号就能让人报名?难。
另一个头疼事是钱。军人津贴、伤亡补助、家属抚恤,账面上写得漂亮,实际到账经常拖半年。拉平得跟财政部、地方政府、社保局来回扯皮,哪一环卡壳,他都得出面灭火。过去他一句话能调动装甲旅,现在得为几千块补助跑断腿,这心理落差,换谁都得闷一口老血。
舆论也没打算放过他。亲战派嫌他“太软”,自由派骂他“战争罪犯”,两边夹击,社交媒体骂战天天上演。拉平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少说话多办事,一旦再被抓住把柄,连“特别助理”都保不住。别忘了,普里戈任虽然人已不在,但他的粉丝还在,卡德罗夫也隔三差五直播点评,谁都能上来踩一脚。
至于俄军下一步怎么换人,圈内有种说法:前线指挥官越来越“年轻化”,四十岁出头就被推上一线,理由是“思维活、敢冒险”。可这也意味着经验不足,一旦再出大纰漏,又得找人背锅。拉平这种老派将领,正好卡在中间:资历够老,争议够大,用来背锅不心疼,用来安抚人心又有分量。循环往复,直到战争结束,或者直到没人可换。
眼下最现实的问题是:库尔斯克那块的乌军还没撤,俄军新组建的“北方”集群刚换将,士气如何、补给如何、防线稳不稳,全得看新人表现。拉平虽然远离炮火,但动员不力、军属闹事,任何一条都能把他重新拖回热搜。到时候上面会不会再让他“二次出山”?谁也说不准。毕竟这仗打到第三年头,剧情比电视剧还离谱。
说到底,拉平这回算是从聚光灯下退到后台,可后台也不是安全区。文件堆成山、电话响成串、家属堵门哭成海,哪一样都比坦克履带难对付。将军变助理,听着像笑话,细想全是现实:战场失意,职场再就业,还得笑着说我为人民服务。
要是哪天你在鞑靼斯坦街头看见一个穿西装的老头被大妈围着签字,别惊讶,那可能就是曾经的军区司令拉平。至于他能不能把这碗“文职粥”熬出香味,恐怕得看前线还打多久。你觉得,他这助理能干长吗?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