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必看!电焊焊接机器人主流品牌盘点(附2025市场占有率数据)
2025-07-17
在工业4.0浪潮的推动下,电焊焊接机器人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装备。2025年,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持续扩容,国产化率突破45%,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突出的本土品牌。本文将结合市场数据与技术实力,盘点当前主流电焊焊接机器人品牌,并解析其核心竞争力。
一、凯尔达机器人:国产领军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作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凯尔达以22.3%的市场占有率领跑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其核心优势在于:
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从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到焊接电源,凯尔达实现100%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自主研发的“超低飞溅”技术,将焊接飞溅量降低至传统设备的1/5,显著提升焊接质量。行业定制化能力:针对汽车、船舶、钢结构等重点领域,凯尔达推出“焊接工艺专家库”,内置2000+行业参数模板,支持一键调用,大幅缩短调试周期。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焊接中,其机器人实现99.8%的焊接合格率。全球化布局:产品出口至30余个国家,在东南亚、中东市场占有率超15%,成为“中国智造”出海标杆。
二、国际品牌:技术沉淀与本土化并进
发那科(FANUC)全球市场份额18.7%,以AI驱动焊接参数自适应系统为核心竞争力。其机器人可实时分析焊缝形态,自动调整电流、电压参数,减少人工干预50%以上。在汽车油箱焊接领域,发那科设备占据全球60%市场份额。库卡(KUKA)德国工业巨头,市场份额15.2%。其KR CYBERTECH系列专为薄板焊接设计,重复定位精度达±0.03mm,配合KUKA.ArcTech软件,支持焊缝末端烧结检验、碰撞自动关断等功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焊接。安川(YASKAWA)日本“机电一体化”先驱,市场份额12.6%。其MOTOMAN-GP系列搭载抗电弧干扰技术,在强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99.7%的焊接合格率,成为工程机械行业首选。
三、本土新势力:技术突围与性价比优势
埃斯顿(ESTUN)市场份额9.8%,通过收购德国CLOOS补齐厚板焊接短板。其AI多传感器反馈系统可实时感知工件变形,动态调整焊接轨迹,在非标场景中适配性领先。新松机器人(SIASUN)中国科学院旗下品牌,市场份额7.5%。其SR12A弧焊机器人采用轻量化中空手臂设计,重复定位精度±0.05mm,结合3D视觉引导技术,实现复杂焊缝自主识别,在新能源电池托盘焊接领域市占率超30%。越疆科技全球协作机器人出货量第二,中国市场占有率6.1%。其焊接工艺包支持立体三角形、螺旋等6种摆焊模式,搭配防抖算法,运动停止抖动<0.4mm,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场景。
四、行业趋势:智能化与细分化并行
智能焊接爬行机器人崛起: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2.6亿元,南京顶瑞、上海华威等企业占据77.46%市场份额。其产品可自主攀爬管道、船舶曲面,解决复杂场景焊接难题。人形机器人技术渗透:凯尔达等企业已启动六维力传感器量产,未来将应用于仿生焊接机器人,实现人机协作柔性生产。
五、选型建议:匹配场景,兼顾成本与效率
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优先选择凯尔达、发那科等品牌,其高精度、高稳定性可提升产能。非标定制化需求:埃斯顿、新松的AI自适应系统可降低调试成本。中小批量柔性生产:越疆科技、艾利特的协作机器人支持拖拽示教,操作门槛低,投资回报周期短于6个月。
2025年,中国焊接机器人市场已形成“本土领军+国际巨头+细分龙头”的竞争格局。企业需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技术匹配度高、服务响应快的品牌,方能在智能制造浪潮中抢占先机。